【东倒西歪汉语大词典】“东倒西歪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或物在动作、状态上显得不稳、混乱或失去平衡。这个词语虽然看似简单,但在实际使用中却有丰富的语义和应用场景。
一、词语解析
“东倒西歪”由四个字组成,其中“东”和“西”代表方向,“倒”和“歪”表示倾斜、倾倒的状态。整体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在行动或状态上不稳定,呈现出一种摇晃、不平衡的样子。
该词多用于描述醉酒后的状态、身体虚弱时的表现,也可以用来形容物品摆放杂乱无章,甚至可以比喻人心态不稳、情绪波动大。
二、词典释义
根据《汉语大词典》的记载,“东倒西歪”主要含义如下:
词语 | 释义 |
东倒西歪 | 形容人或事物动作不稳,姿态不正,或状态混乱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,也可用于书面语。 |
出处 | 出自古代文学作品,常见于小说、戏曲等文体中。 |
情感色彩 | 带有贬义或中性,视语境而定。 |
三、常见用法与例句
使用场景 | 例句 |
描述醉酒状态 | 他喝得东倒西歪,走路都走不稳了。 |
形容身体虚弱 | 病了一周后,她整个人都东倒西歪的。 |
表示混乱局面 | 会议结束后,现场一片东倒西歪的景象。 |
比喻心态不稳 | 他在会议上表现得东倒西歪,没有主见。 |
四、相关词语对比
相关词语 | 含义 | 与“东倒西歪”的区别 |
摇摇晃晃 | 动作不稳,但更强调轻微的晃动 | 更偏向动作本身,不涉及状态混乱 |
蹒跚 | 步履不稳,多用于行走 | 强调走路困难,不一定是醉酒或混乱 |
慌乱 | 心理状态不稳定 | 更侧重心理层面,而非物理状态 |
五、总结
“东倒西歪”作为一个形象生动的汉语成语,不仅在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,也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。它能够准确地描绘出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状态,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画面感。通过了解其出处、用法及与其他词语的区别,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词语的运用技巧,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成语或词汇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