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】“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”出自《六国论》中苏洵的论述,意为“况且燕国和赵国处于秦国几乎将他们消灭殆尽的时候”。这句话揭示了战国末期六国面对强秦时的困境,也反映出当时各国在政治、军事上的无力与无奈。
在这一时期,秦国通过一系列战争不断扩张势力,最终统一六国。燕、赵作为北方的重要国家,在抵抗秦国的过程中表现出顽强的意志,但终究未能逃脱被吞并的命运。苏洵在《六国论》中以此为例,强调六国若能团结抗秦,未必会落得如此结局,从而批判六国不思进取、贪图苟安的政策。
本文通过对这一历史背景的分析,结合相关史实,以表格形式梳理燕、赵两国在秦灭六国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与影响,进一步理解“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”的深层含义。
表格:燕赵两国在秦灭六国中的关键事件及影响
时期 | 国家 | 关键事件 | 影响 |
公元前230年 | 秦 | 灭韩 | 标志秦统一战争开始 |
公元前228年 | 赵 | 被秦攻破邯郸,赵王迁被俘 | 赵国灭亡,秦控制华北 |
公元前226年 | 燕 | 秦军攻破燕都蓟城,燕王喜逃往辽东 | 燕国被迫南迁,实力大损 |
公元前225年 | 魏 | 被秦攻破大梁,魏王假投降 | 魏国灭亡,秦进一步西进 |
公元前223年 | 楚 | 秦军攻破楚都寿春,楚王负刍被俘 | 楚国灭亡,秦控制南方 |
公元前222年 | 燕 | 秦军攻灭辽东燕国,燕王喜被俘 | 燕国彻底灭亡 |
公元前221年 | 齐 | 秦军攻入齐都临淄,齐王建投降 | 齐国灭亡,秦完成统一 |
结语:
“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”不仅是对燕赵两国命运的描述,更是对六国覆灭原因的深刻反思。苏洵借古讽今,提醒后人应从历史中汲取教训,避免重蹈覆辙。燕赵虽败,但其抗争精神仍值得后人铭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