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公众监督名词解释】一、
公众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府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等在行使公共权力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,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的监督行为。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,促进公平正义,提高行政透明度和公信力。
公众监督具有广泛性、自发性和多样性等特点,主要体现在舆论监督、举报投诉、参与政策制定、媒体曝光等方面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网络平台成为公众监督的重要渠道,如社交媒体、政务公开网站、12345热线等。
公众监督不仅是公民权利的体现,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。然而,公众监督也需在法律框架内进行,避免滥用职权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定义 | 公众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府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等在行使公共权力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,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的监督行为。 |
目的 | 保障公共利益,促进公平正义,提高行政透明度和公信力。 |
特点 | 广泛性、自发性、多样性、时效性强。 |
形式 | 舆论监督、举报投诉、参与政策制定、媒体曝光、网络平台监督等。 |
主体 | 公民、媒体、社会组织、非政府组织(NGO)等。 |
方式 | 口头、书面、网络平台、信访、听证会等。 |
意义 | 促进依法行政,增强政府透明度,提升社会公正感,推动法治建设。 |
注意事项 | 需在法律范围内进行,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,避免谣言传播。 |
发展现状 | 随着互联网普及,网络监督成为主流,但需加强监管与引导。 |
典型案例 | 网络举报腐败行为、媒体报道社会问题、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听证等。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公众监督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责任意识,也对政府和社会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