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行业资讯 > 优选问答 >

公卿词语解释是什么

2025-10-06 02:04:55

问题描述:

公卿词语解释是什么,快急哭了,求给个思路吧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06 02:04:55

公卿词语解释是什么】“公卿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常用于古代中国官职体系中,用来指代高级官员。在不同朝代,“公卿”的具体含义和范围有所变化,但总体上都代表朝廷中的重要职位。
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“公卿”的含义,以下将从词义、历史背景、常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辅以表格形式直观展示。

一、词语解释

公卿:

“公”指三公(周代为太师、太傅、太保;后世多指丞相、御史大夫等),是朝廷中最高级别的官员;“卿”则指九卿,是仅次于三公的高级官员。合称“公卿”,泛指朝廷中的高官或权臣,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有地位、有权力的人物。

二、历史背景

- 周代:三公为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九卿为五官(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司寇、司士、司乐、司刑、司牧、司工)。

- 秦汉时期:三公为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,九卿为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、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等。

- 唐宋以后:三公逐渐成为虚衔,实际权力由尚书省、中书省等机构掌握,但“公卿”仍作为尊称使用。

三、常见用法

- 书面语:如《史记》《汉书》中常出现“公卿大臣”“公卿百官”等表述。

- 文学作品:古诗词中常用“公卿”来形容权贵阶层,如“公卿失势宾客疏”。

- 现代语境:虽不再用于正式官职,但在文学、影视剧中仍被用来表现古代政治氛围。

四、总结表格

项目 内容
词语名称 公卿
词义 古代对高级官员的统称,包括三公与九卿
历史时期 周代至明清均有使用
三公 太师、太傅、太保(周代);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(秦汉)
九卿 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、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(汉代)
现代用法 多用于文学、历史语境,非实际官职
文学意义 表现权贵、政治权力、社会地位

五、结语

“公卿”作为古代官职体系中的重要概念,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结构,也在文学作品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文献及文化背景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