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燕燕于飞差池其羽】一、
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”出自《诗经·邶风·燕燕》,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古诗。诗句描绘了燕子飞翔时羽毛交错、姿态优美,象征着离别的不舍与深情。全诗通过燕子的意象,表达了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和难舍之情。
这首诗语言质朴、情感真挚,是《诗经》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它不仅展现了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,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表达方式。
二、核心内容整理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诗经·邶风·燕燕》 |
原文 | 燕燕于飞,差池其羽。之子于归,远送于野。 |
意思 | 燕子飞翔时,羽毛交错飘动;她将远嫁,我送她到郊野。 |
主题 | 离别、惜别、亲情或爱情 |
艺术特色 | 意象鲜明,情感真挚,语言简练 |
文化意义 | 反映古代社会对离别情感的重视,体现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差池其羽”本意是形容燕子飞行时翅膀交错、轻盈的姿态,后来被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离别情景。这种借物抒情的手法,在《诗经》中十分常见,体现了古人“托物言志”的写作传统。
此外,“燕燕于飞”也成为后世文学中常用的意象,常用于表达依依惜别之情,如杜甫、李商隐等诗人皆有类似表达。
四、结语
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”虽短短八字,却蕴含深厚的情感与艺术价值。它不仅是《诗经》中的一篇佳作,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离别情感的经典表达。通过学习与欣赏此类诗词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细腻的情感世界,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