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推敲的典故的主人公是谁】“推敲”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,源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一段创作经历。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诗歌语言的严谨态度,也成为了后人形容反复斟酌文字的典范。
一、
“推敲”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贾岛。据《唐诗纪事》记载,贾岛在创作《题李凝幽居》一诗时,原句为“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”。后来他觉得“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”中的“敲”字不够贴切,于是反复思考,最终决定使用“推”字。但后来又觉得“推”不如“敲”更符合意境,因此在街头上反复踱步,被人称为“贾岛推敲”。
这段经历被后人传为佳话,用来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时对用词的认真推敲和反复斟酌。因此,“推敲”的典故主人公是贾岛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典故名称 | 推敲 |
出处 | 《唐诗纪事》 |
主人公 | 贾岛(唐代诗人) |
故事背景 | 贾岛创作《题李凝幽居》时,对“推”与“敲”的选择反复斟酌 |
典故含义 | 形容对文字、语言的细致推敲和反复斟酌 |
文化影响 | 成为后世文学创作中追求语言精准的象征,常用于形容写作态度的严谨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形容对文字、表达的仔细考虑,如“这篇文章经过多次推敲才完成” |
通过这个典故,我们不仅了解了“推敲”一词的由来,也看到了古代文人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。贾岛的故事提醒我们,在写作和表达中,每一个字词都值得用心推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