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夙夜在公是什么意思】“夙夜在公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勤于公务、日夜为公事操劳。这个成语出自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,原句为:“夙夜匪懈,以事一人。”意思是早晚都不懈怠,一心一意地为君主效力。后引申为忠于职守、尽心尽力地为国家或集体服务。
下面是对“夙夜在公”的详细解析:
一、词语解释
| 词语 | 拼音 | 含义 | 出处 |
| 夙夜在公 | sù yè zài gōng | 指早晚都在为公事操劳,形容勤于公务、尽职尽责 | 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 |
二、词语结构分析
- 夙夜:指早晚、日夜。
- 在公:指为公家、为国家、为集体办事。
- 整体含义:表示一个人不分昼夜地为公共事务而努力工作,强调其责任感和奉献精神。
三、使用场景与语境
| 场景 | 用法示例 |
| 表扬官员或工作人员 | “他夙夜在公,深受群众爱戴。” |
| 描述历史人物 | “诸葛亮夙夜在公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 |
| 形容企业员工 | “公司高管夙夜在公,带领团队不断突破。”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| 类别 | 词语 |
| 近义词 | 勤政为民、鞠躬尽瘁、恪尽职守 |
| 反义词 | 悠哉游哉、敷衍了事、玩忽职守 |
五、文化意义
“夙夜在公”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,更是一种传统美德,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忠诚、敬业、奉献的高度重视。在现代社会,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用于表彰那些默默奉献、尽职尽责的人,尤其在政府机关、企事业单位中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。
六、总结
“夙夜在公”是一个表达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成语,强调人们应不分昼夜地为公共事务努力。它不仅是古代士大夫的理想追求,也是现代职场中值得推崇的职业精神。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、含义及应用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