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家无担石的基础解释是什么】“家无担石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家里连一斗米都没有”,用来形容家庭极度贫困、生活艰难。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,常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,表达对贫苦百姓生活的同情。
一、基础解释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家无担石 |
拼音 | jiā wú dàn shí |
出处 | 《汉书·王吉传》等古籍 |
字面意思 | 家里连一斗米都没有 |
引申义 | 家庭极度贫困,生活艰难 |
使用场景 | 描述贫困状况、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|
近义词 | 家徒四壁、一贫如洗 |
反义词 | 富可敌国、家财万贯 |
二、详细解析
“家无担石”中的“担”是古代计量单位,一担约为100斤;“石”也是容量单位,一石约等于120斤。因此,“家无担石”意味着家中连最基础的粮食储备都没有,生活极其拮据。
在古代社会,粮食是生存的基本保障。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足够的粮食,就很难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。因此,“家无担石”不仅表示经济上的贫穷,也反映出社会地位低下、缺乏保障的现实。
这一成语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中,用来刻画普通百姓的艰辛生活,尤其是战乱、灾荒或赋税沉重时期的社会状况。
三、使用示例
- 文言文示例:
“民多饥寒,家无担石。” ——《汉书·王吉传》
- 现代用法:
他自幼家无担石,靠亲戚接济度日,后来通过努力才改变命运。
四、结语
“家无担石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物质匮乏,也反映了人们对贫苦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同情。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,关注社会弱势群体,推动更公平的社会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