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安然无恙成语是什么意思】“安然无恙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在经历某种危险或困难后,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或影响。这个成语表达了安全、平静的状态,带有积极的含义。
一、成语释义
成语 | 安然无恙 |
拼音 | ān rán wú yàng |
出处 | 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长者不为苟得,故有以全其身;贤者不为苟免,故有以保其生。今君之病,非独疾也,乃心之忧也。若能安其身,养其神,则可安然无恙。” |
释义 | 平安无事,没有受到损害或伤害。 |
用法 | 一般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危险之后仍然完好无损。 |
近义词 | 平安无事、安然无事、平安无恙 |
反义词 | 遭遇不幸、受伤、受损 |
二、成语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朋友生病后康复 | “他这次生病虽然严重,但经过治疗后已经安然无恙。” |
事故后未受伤害 | “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碰撞,但乘客都安然无恙。” |
考试顺利通过 | “考试结束后,大家都安然无恙地走出考场。” |
三、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
“安然无恙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它还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“平安”的重视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人们非常注重“平安”和“健康”,认为这是幸福生活的基础。因此,“安然无恙”不仅是一种状态的描述,更是一种美好的祝愿。
四、总结
“安然无恙”是一个寓意深刻、使用广泛的成语,表示在经历了危险或困难后依然保持平安、没有受到伤害。它既可用于描述人的状态,也可用于描述事物的状况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用到这个成语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与祝福。
关键点 | 内容 |
含义 | 平安无事,没有受到伤害 |
出处 | 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 |
用法 | 形容人或事物在危险后仍安全 |
文化意义 | 体现对平安、健康的重视 |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,欢迎继续提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