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糟糠之妻是什么意思】“糟糠之妻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在困难时期共同生活、同甘共苦的妻子。这个词语不仅体现了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,还带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。
一、词语解释
出处:
“糟糠之妻”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宋弘传》:“贫贱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”意思是说,贫穷时一起生活的妻子,不应轻易抛弃。
含义:
“糟糠”原指酒糟和谷皮,是古代贫困人家的粗劣食物。因此,“糟糠之妻”指的是在生活困苦、物质匮乏时与丈夫共同度日的妻子。后来引申为妻子在艰苦岁月中陪伴丈夫,不离不弃。
用法:
多用于赞美或感慨夫妻情深,尤其在强调婚姻忠诚和感恩时使用。
二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
糟糠 | 酒糟和谷皮,指粗劣的食物 | 《后汉书》 | 表示生活贫困 |
之妻 | 妻子 | 古代汉语结构 | 表示关系 |
糟糠之妻 | 在艰难困苦中共同生活的妻子 | 《后汉书·宋弘传》 | 赞美夫妻情深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糟糠之妻”不仅仅是一个词语,它承载着一种传统价值观——患难见真情。在古代社会,妻子往往与丈夫同甘共苦,尤其是在经济拮据、生活艰难的时候,更能体现出她的坚韧和忠诚。
现代人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,但“糟糠之妻”的精神依然值得推崇。它提醒人们,在婚姻中要珍惜彼此,尤其是在困难时刻更应相互扶持。
四、总结
“糟糠之妻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表达了对妻子在艰难岁月中不离不弃的赞美。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描述,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夫妻情义的重视。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现实生活来看,这个词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