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赐墙及肩的词语意思是什么】“赐墙及肩”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成语,出自《论语·雍也》。在古代汉语中,“赐”有“给予”的意思,“墙”指墙壁,“及肩”是“达到肩膀”的意思。整体意思是:所赐之墙高到肩膀,比喻地位、权力或恩宠有限,不能达到更高的层次。
一、词语解释总结
词语 | 赐墙及肩 |
出处 | 《论语·雍也》 |
拼音 | cì qiáng jí jiān |
释义 | 原意是赐予的墙高到肩膀,比喻受赐有限,难以更进一步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受到的恩惠或地位有限,无法超越 |
近义词 | 望尘莫及、力不从心 |
反义词 | 高不可攀、青云直上 |
二、词语来源与背景
“赐墙及肩”最早见于《论语·雍也》中的记载,孔子的学生子游曾问:“事君之道,何如?”孔子回答:“君子之事上也,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,将顺其美,匡救其恶,故上下能相亲也。”后人引申为“赐墙及肩”,意指君主所赐的恩宠和地位有限,无法达到更高的境界。
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一种谦逊的态度,表示自己能力或地位有限,不敢奢望更高层次的成就或地位。
三、现代使用场景
1. 自谦场合:在正式场合中,用于表达自己能力有限,不敢妄自尊大。
2. 文学作品:在古文或文学作品中,用于描写人物处境或心理状态。
3. 历史评价:在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时,用来说明某些人的局限性。
四、例句参考
- 他虽受皇上恩宠,但始终觉得自己“赐墙及肩”,不敢越礼。
- 在朝堂之上,他常常以“赐墙及肩”自勉,不敢轻举妄动。
五、结语
“赐墙及肩”虽非常见成语,但在特定语境下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。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,也体现了古人对自身定位的谦逊态度。了解这一词语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道德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