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夜雨寄北写作背景介绍】《夜雨寄北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全诗为:
> 君问归期未有期,
> 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> 何当共剪西窗烛,
> 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这首诗情感真挚,语言含蓄,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,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盼。关于其写作背景,历史上虽无明确记载,但结合李商隐的生平与当时的社会环境,可以大致推测出其创作背景。
一、
李商隐(约813年-858年),字义山,号玉溪生,晚唐著名诗人,以爱情诗和政治讽喻诗著称。他的诗歌风格婉约多情,善于运用象征与意象表达内心情感。
《夜雨寄北》写于李商隐在四川任职期间,当时的他可能因公务或生活原因远离家乡,身处巴蜀之地(今四川一带)。诗中“巴山夜雨”正是他所处的地理环境,而“北”则指代他的故乡或心爱之人所在的北方地区。
整首诗通过描绘夜雨中的孤寂情景,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。诗中“何当共剪西窗烛”一句,表现出他对未来团聚生活的美好憧憬,而“却话巴山夜雨时”则暗示着这段思念将在未来成为回忆的一部分。
二、写作背景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李商隐(唐代) |
作品 | 《夜雨寄北》 |
体裁 | 七言绝句 |
创作时间 | 约公元850年前后(晚唐时期) |
地点 | 巴山(今四川一带) |
背景概述 | 李商隐在四川任职期间,因公务或生活原因远离家乡,思乡思人情绪浓厚。 |
主题 | 表达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,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盼。 |
情感基调 | 悲凉、思念、期待 |
语言风格 | 婉约含蓄,富有意境 |
文化背景 | 晚唐社会动荡,文人常因仕途漂泊,产生强烈思乡情绪。 |
三、结语
《夜雨寄北》虽短小精悍,却蕴含深厚情感,是李商隐抒发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代表作之一。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,也反映了晚唐文人在漂泊生涯中对家庭与爱情的执着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