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行业资讯 > 综合行业资讯 > 正文
迎接走向未来的学校教育转型
发布时间:2024-11-18 16:35:37编辑:包言韦来源:
■探寻·未来学校与智慧教育①
在我们对信息社会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津津乐道,并惊讶于其发展、享受其成果的时候,要关注到它对教育、对学校、对学习产生的深刻影响与颠覆性挑战,更要关注到我们应给予下一代人一种全新的教育,让他们创造新的未来。为此,本栏目特开设“未来学校与智慧教育”系列,邀请一批名校长名专家共同探讨。——编者近日,2017年全国“双创周”在上海、北京及各地分会场同步展开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互联网应用、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,形成了一股产业新风暴,让人感到:未来已来,以互联网应用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时代似乎就在眼前了。新的技术革命造就新的产业形态,新的产业革命呼唤新的教育变革。没有人能穿越到未来,但未来可以在趋势中窥见。
突破“现代”,“未来”已来
从教育自身发展来看,教育对“个性”的认同和呼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,基于“人本”的教育哲学回归已经成为“未来教育”的主要哲学特征。现代学校、班级授课、遵循学科、依据教材、教师授课等现代教育的标志性元素,正在开始被突破。教育哲学的深层嬗变,必将持续引爆教育形态的全面变革。
从社会发展看,人类的知识积累进入爆炸时期,知识的迭代速度空前加快。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、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更新能力都受到挑战。而当前社会发展具有超前性和综合性,现代教育的体系性知识显得相对封闭滞后。未来社会的人,需要学科融合的综合学习方式与灵活而广泛的获取知识的渠道,甚至拥有不必掌握知识的可能性——人工智能正准备包打天下。
其实,“未来教育”的确已经到来。超越学校教育的“终身学习”深入人心,司空见惯的大中小学校,也随着“可汗学院”“慕课”的出现受到挑战;走班上课、STEAM(集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艺术、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)教学、研学旅行、“翻转课堂”等不断涌现的新现象,都在让教育人意识到:教育正在从“知识中心、课堂中心、教材中心”走向“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中心”。而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终端的普及,使得知识获取更加便利;社会教育资源的不断加入,也使学习活动发生的空间和形式不断丰富;国际教育交流更加频繁,教育的相互借鉴和学习的平台也更加广阔。这些都加速了“未来教育”生根发芽。
认清方向,转换状态
那么,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深度发展的未来,知识的学习还是否必要?学校、教师还会存在吗?
显然,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,“陈述性知识”的重要性大大下降。不过,由于知识是形成能力、解决问题、构成方法策略、培养价值观念、塑造道德品质的基础,所以并不能因为知识容易获取了,就代表知识不再重要,相反它更重要。问题不是要不要知识,而是要什么样的知识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反思教育:向“全球共同利益”的理念转变?》研究报告的《导言》重新定义了“知识”:“可以将知识广泛地理解为通过学习获得的信息、认识、技能、价值观和态度。”基于这种认识,逻辑、思维、方法、观念、情感、审美都将作为未来教育的重要“知识”来好好学习。
学校和教师必然存在,这是中外专家的共识。学校是学生向社会过渡的学习场所,教师在学习新“知识”中承担引导作用,都是无可替代的。值得关注的是,学校和教师将变得和现在大不相同。学校将变得更加开放,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、互动更加频繁,成为整合全部教育资源的枢纽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组织者,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学习伙伴。
推动变革,迈向未来
这样看来,“未来教育”并不意味着对“现代教育”进行颠覆。有识之士应主动拥抱时代,迈向“未来”。
学校要更加重视人文教育,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的渗透。
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时代,加强人文教育是防范人的异化和疏离的关键。《反思教育:向“全球共同利益”的理念转变?》研究报告指出,我们需要采取整体的教育和学习方法,克服认知、情感和伦理等方面的传统二元论。”“超越传统学习领域,包括社交和情感学习或文化和艺术。”学校应该在教育管理和教学组织中注意保护学生尊严、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、保障学生正当权利,这应该成为每所学校文化中最有特色的部分。要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,鼓励学生组建各种有意义、有意思的社团,引导学生会参与学校管理和对学生的自我管理,让学生在各种学科活动中获得知识的美妙和交往的乐趣,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互助成长。
学校要加快建成智慧校园,用好“教育云”和“大数据”。
数字时代,一日千里,教育人要有紧迫性。我们需要重视围绕推动学生的“学习活动”持续发力。利用商业的“教育云”或者教育界联盟建设“教育云”,可以为学习提供大量的资源支持。课堂的转型,比如借助虚拟课堂开展讨论或者运用微信群聊功能开展合作学习,都需要无线通信技术为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融合创造条件。同时,“大数据”更加有助于对教育行为的全面深入把握,对学生个体的学习和成长分析更“精准”。我们运用“大数据”更好地管理教学,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,并能及时准确地跟踪、诊断,科学决策,真正实现本质上的“教育公平”。
学校要积极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,建设实现学校特色、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。
当前,新高考背景下的选考选学、生涯规划日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,学生对自我发展的专业需求“步步高升”,仅仅靠校内教师开发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。此时,社会上涌现出来很多机构和组织主动“送上门”:教育类旅行社开发了“研学旅行”课程,高校博硕师生团队开发了各种专业拓展和前沿课程,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提供了各种实验课程和研究项目。对此,学校要有胆识接受,有智慧选择,有能力使用。学校还要主动出击,主动吸引更多由社区、专家、家长、校友等组成的志愿者团队,来实施学生需要的课程或成为学生的导师,引导学生探究和成长。学校要主动和社会场馆、工厂企业、集市乡村、名胜古迹合作,把潜在的教育资源转化成课程,共同组织学生在大自然、在社区、在工厂和企业的作业场所中进行学习,让博大的自然、丰富的社会生活,成为学生的课程资源,“集天下之物力而培育之”。
教师要积极变革学生“学习方式”,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新形态。
教师要实现教学观念的变革,努力探索教学流程的重构,逐渐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、收集信息的指导者、解决困难的帮助者,成为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一个伙伴。除了已有的慕课、“翻转课堂”,广大教师还需继续探索以自主学习、个性化学习、合作学习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其他更适合的学习方式。同时,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学习。因为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,艺术是关键,人类诸多的智力可以由机器替代,而真正的艺术只能由人类创造,当人类通过人工智能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的时候,会将许多的时间运用于艺术及其他人文活动。同时,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信息技术。当然,比掌握信息技术更为重要的是,拥有信息思维,用信息思维来开展师生的学习活动,积极建构新的教育场景,致力于新的变革并勇于探索,迈向“未来教育”。
标签:
猜你喜欢
- 研究人员调查了在mycetoma病变内发现的免疫分子
- 具有快节奏战斗的全新SteelRising动作RPG亮相
- 在巴萨今夏的引援计划中除了锋线外 后防线也需要进行补强
- 3D活细胞模型可洞悉骨骼疾病和再生
- 19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奖得主郭俊杰专访
- 江门江海区4颗星口碑楼盘推荐
- 脑控制非侵入性肌肉刺激允许慢性截瘫患者行走
- 研究人员优化了SCD和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编辑
- 牛志明进一步表示蒿俊闵在新赛季获得更多轮休机会之后
- 房地产专业人士:为什么你需要购买两个产权保险
- 苹果MusicReplay基本上是SpotifyWrapped但全年无休
- 如果你不妥善储存剩下的饭可能会让你感到非常难过
- 索尼将在未来的Xperia安卓设备上使用OLED显示屏
- 青少年安全防卫公益大讲堂
- 超1500支团队报名 课工场赛题如何在中国软件杯C位出道
- 分子的舞蹈决定了液体如何吸收热量
- NBA球员扎克-拉文球员信息以及同位置球员
- 希望恢复干细胞模型中的气味感
- 梅沙教育全国青少年帆船联赛上海站正式开赛
- OnePlusNordN200将仅获得一项主要的安卓更新